![]() 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包括壳体、爪盘以及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所述爪盘室内;所述第一壳体在与所述爪盘室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爪盘包括主动爪盘和从动爪盘;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该散热盒中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其中,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与冷媒供给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公开号:CN214330903U 申请号:CN202023210303.6U 申请日:2020-12-2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火炎;高志成;赵远扬;李连生;吴全;肖鹏 申请人:Guangdong Zhik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04C29-0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泵,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 [n0002] 气体循环泵是指用于气体循环的真空泵,具备一进一出的抽气嘴、排气嘴各一个,并且在进口处能够持续形成真空或负压;排气嘴处形成微正压;工作介质主要为气体,主要用于气体循环的一种小型仪器。气体循环泵是微型真空泵按用途分类的一个分支,大体上所有的微型真空泵(在此指隔膜式的真空泵)都可用于气体循环,所以微型真空泵在气体循环行业中也被通俗的叫做气体循环泵。气体循环泵的工作原理:电机的圆周运动,通过机械偏心装置使泵内部的隔膜做往复式运动,从而对固定容积的泵腔内的空气进行压缩、拉伸形成真空(负压),在泵抽气口处与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气体压(吸)入泵腔,再从排气口排出。 [n0003] 现有的气体循环泵,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31900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爪式氢气循环泵”,所述爪式氢气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三爪转子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三爪转子转动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三爪转子转动,从而实现对气体进行压缩。然而所述爪式氢气循环泵工作时发热严重,现有的爪式氢气循环泵的散热效果不好,有待改进。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可以更好地实现散热,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n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n0006] 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爪盘以及用于驱动爪盘工作的驱动装置,其中, [n0007]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所述爪盘室内;所述第一壳体在与所述爪盘室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n0008] 所述爪盘包括主动爪盘和从动爪盘,所述主动爪盘通过主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从动爪盘通过从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之间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用于促使所述主动传动轴和所述从动传动轴同步转动; [n0009]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主动传动轴的动力传动机构; [n0010] 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该散热盒中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其中,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与冷媒供给装置连通。 [n0011]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为两组,两组散热装置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和下方。 [n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在位于所述散热盒覆盖的位置处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为多组,多组分隔板并列设置,多组分隔板与第二壳体以及散热盒之间的空间构成可供冷媒流动的冷媒流动通道。 [n0013] 优选的,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主动传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从动传动轴上。 [n0014] 优选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传动轴连接。 [n0015] 优选的,所述主动爪盘和所述从动爪盘的形状一致,且均为流线型。 [n0016]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为凹凸结构。 [n0017] 优选的,所述壳体中的各个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各个连接处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驱动电机与第二壳体之间。 [n001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n0019] 1、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中设置有散热装置,可以给驱动电机进行散热,从而延长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以此来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n0020] 2、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中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即通过流动的冷媒对第二壳体的表面(主要是与驱动电机对应的位置)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实现快速降温,进而起到保护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内部的零部件的作用。 [n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2为俯视图(隐藏散热盖)。 [n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壳体)。 [n0024]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n0025]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爪盘以及用于驱动爪盘工作的驱动装置。 [n0026] 参见图1-图3,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所述爪盘室内;所述第一壳体1在与所述爪盘室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3和排气口4。 [n0027] 参见图1-图3,所述爪盘包括主动爪盘5和从动爪盘6,所述主动爪盘5通过主动传动轴7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从动爪盘6通过从动传动轴8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且所述主动传动轴7和从动传动轴8之间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用于促使所述主动传动轴7和所述从动传动轴8同步转动。 [n0028] 参见图1-图3,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的驱动电机9以及用于将驱动电机9的动力传递给主动传动轴7的动力传动机构,其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9的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传动轴7连接;其中,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10,所述齿轮传动机构10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主动传动轴7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从动传动轴8上。 [n0029]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还包括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为两组,两组散热装置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机9的上方和下方;每组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表面的散热盒11,所述散热盒1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中与所述驱动电机9对应的位置,该散热盒11中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其中,所述冷媒进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与冷媒供给装置连通。 [n0030] 另外,所述第二壳体2在位于所述散热盒11覆盖的位置处设置有分隔板12,所述分隔板12为多组,多组分隔板12并列设置,多组分隔板12与第二壳体2以及散热盒11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媒流动通道。通过设置所述冷媒流动通道,可以延长冷媒在散热盒11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更好地实现散热。 [n0031] 此外,所述第二壳体2的外表面为凹凸结构,这样也有利于散热。 [n00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爪盘5和所述从动爪盘6的形状一致,且均为流线型。另外,所述壳体中的各个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未在说明书附图中画出),所述各个连接处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驱动电机9与第二壳体2之间。其目的在于防止壳体内的气体泄漏,从而保证壳体的密封性。 [n0033] 另外,所述从动传动轴8上还设置有挡片13,所述挡片13通过阻挡主动齿轮做轴线运动来阻挡所述主动传动轴7以及设置在主动传动轴7上的主动爪盘5做轴线运动,从而确保主动爪盘5和从动爪盘6的配合精度。 [n0034]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的工作原理是: [n0035] 工作时,所述驱动电机9带动力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动传动轴7以及与所述主动传动轴7连接的主动爪盘5转动;由于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的同时,从动齿轮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从动传动轴8以及与所述从动传动轴8连接的从动爪盘6转动,从而实现对气体加压和输送。 [n0036] 与此同时,所述冷媒供给装置工作,将冷媒输送到散热盒11内,所述冷媒沿着所述冷媒流动通道运动,即从冷媒进口运动到冷媒出口,从而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进行散热降温,从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n0037]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爪盘以及用于驱动爪盘工作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爪盘室,所述爪盘设置在所述爪盘室内;所述第一壳体在与所述爪盘室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所述爪盘包括主动爪盘和从动爪盘,所述主动爪盘通过主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从动爪盘通过从动传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之间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用于促使所述主动传动轴和所述从动传动轴同步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主动传动轴的动力传动机构; 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该散热盒中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其中,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与冷媒供给装置连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为两组,两组散热装置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和下方。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在位于所述散热盒覆盖的位置处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为多组,多组分隔板并列设置,多组分隔板与第二壳体以及散热盒之间的空间构成可供冷媒流动的冷媒流动通道。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主动传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从动传动轴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传动轴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爪盘和所述从动爪盘的形状一致,且均为流线型。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为凹凸结构。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的各个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各个连接处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驱动电机与第二壳体之间。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200508506A|2005-03-01|Air-cooled vacum pump CN214330903U|2021-10-01|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 JP2005171957A|2005-06-30|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CN102135104A|2011-07-27|涡轮压缩机 CN214366714U|2021-10-08|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循环泵 CN214366704U|2021-10-08|一种改进型循环泵 CN206477986U|2017-09-08|一种水冷电动隔膜泵 CN201106479Y|2008-08-27|永磁逆变轻便式发电机组 CN202100491U|2012-01-04|涡轮压缩机 CN214366705U|2021-10-08|一种卧式爪盘循环泵 CN209414144U|2019-09-20|一种涡旋空气压缩机 KR101969485B1|2019-08-13|임펠러수단냉각팬이 형성된 연료전지용 터보 송풍기 CN204163993U|2015-02-18|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CN107023485B|2020-03-27|旋片真空泵 CN209990611U|2020-01-24|空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 CN214464971U|2021-10-22|一种气环式真空泵 KR101131391B1|2012-04-02|공기순환형 수중펌프 CN214464524U|2021-10-22|柴油机冷却水泵及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12028055U|2020-11-27|一种二级压缩涡旋式空压机 CN211183643U|2020-08-04|一种具有水冷通道的主轴电机壳体 CN209261814U|2019-08-16|一种涡旋空气压缩机 CN201034078Y|2008-03-12|微型滑片式气泵 CN206175162U|2017-05-17|一种易散热空压机 CN209510636U|2019-10-18|一种便于安装的密封水环真空泵 CN210167911U|2020-03-20|一种高效散热伺服电机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210303.6U|CN214330903U|2020-12-28|2020-12-28|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CN202023210303.6U| CN214330903U|2020-12-28|2020-12-28|一种水冷散热的循环泵|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